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胜利速度、精准度和果断性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然而,真正让人震动的,是张万年将军的一句指令:“用喷火器,一个不留!”这句话背后,隐藏的是一位指挥官内心的愤怒,也揭示了越军在战场上的极端行为。到底越南军队做了什么,能够让中国指挥官在瞬间放下所有顾虑,果断下达如此残酷的命令?真相,就在那片焦土中,也埋藏在那些被焚烧的中国战士遗体里。
1979年2月,张万年带领127师在广西方向发起了对越反击战,特别是在谅山外围,这一战至关重要。43军负责主攻,而127师则担任先锋,张万年不仅是127师的师长,同时兼任副军长,指挥战斗的工作几乎全程亲自掌控。127师驻扎在最前线,始终走在进攻的最前沿。
展开剩余84%第一场战斗发生在支马镇,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镇,在地理上却暗藏着危险。这里满是密林和山地,极易藏匿敌军,进行伏击。张万年深知越军不可能轻易撤退,因此指挥部队分为小组,采取灵活的战术,避免大规模正面进攻。他要求部队从侧翼、死角、巷道等隐蔽处进行打击,两天内连拿三个高地,歼敌数百,自己却几乎没有人员伤亡。
然而,局势在第三天发生了变化。部队推进至禄平附近,工兵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一具严重烧焦的中国士兵遗体。随后,排雷小组在一处草堆底下,又找到了五具被焚烧的中国战士尸体,双手被反绑,胸腹焦黑,面部已经完全毁坏。这些战士,是先前失联的步兵连官兵。张万年接到报告后,亲自赶到现场查看,他从一具残骸中扒出半块胸牌,确认了这名战士属于127师的尖刀连。
现场的侦察兵指出,这些尸体明显是被用汽油焚烧的。张万年蹲在泥地上观察了片刻,站起身后,他冷冷地说:“喷火器拿出来,用火烧,一个不留!”127师迅速调整战术,改为以火攻为主,展开了新的行动。配备喷火器的小组迅速进入敌人阵地,无论是村寨、碉堡还是树林,只要敌人有反抗,立刻用火攻解决。张万年的指示明确:“敌人藏在山洞,灌汽油;藏在地堡,烧通风孔;藏在碉楼,灌油点火。”仅仅一个上午,三个据点就被清空,超过半数敌军尸体被烧焦。中国军队没有一名战士被俘,也没有一名伤员落下。随军记者形容当天战况:“烟火冲天,杀声不绝,几近复仇。”
战后清扫战场时,士兵们在敌军尸体堆中找到了几份中方文件残片,其中包括失踪战士携带的信件、军用地图、医疗记录等。这些文件证明,部分牺牲的中国士兵并非在战斗中阵亡,而是在被俘后遭到残忍的烧杀。当天晚上,张万年下令:“有反抗,全歼;有逃跑,击毙;有残暴行为证据,即刻火攻。”127师的战术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喷火成了主要手段,剿灭敌人则为辅。
三天后,越军通过广播指责中国军队使用“野蛮手段”,对此,张万年冷静回应道:“他们用火在先,别怪我们喷火。”战争的双方,谁先动手,谁就应该为后果负责。
进入1979年3月初,战役终于告一段落,127师准备从高平、谅山方向撤回国内。边境的山路狭窄,交通不便,张万年下令:步兵先行,车辆分批前进,侦察车打头。清晨五点,部队穿越接近中越边界的N线地带,未遇到任何抵抗。然而,上午八点四十,侦察分队在一条V型山谷内遭遇伏击。越军约有两个连的兵力,使用RPG与机枪交叉封锁谷口,前后夹击,显然,他们的目标就是中国指挥车队。
前线的急报传来时,张万年正好在车队的第二梯队,身边仅有一名通讯兵和副参谋长。听到报告后,他毫不犹豫地从车里跳出来,举枪朝空连开三枪:“所有部队,立即反击!杀个回马枪!”不到一个小时,127师的机动营便迅速就位,展开反包围战术,强攻两翼,正面封堵。越军察觉形势不妙,试图炸桥逃跑,却被三组火箭筒摧毁。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激战,越军损失52人,9人被俘,最终全军覆没。
清理战场后,士兵们在谷口发现了被击毁的侦察车,车身布满弹孔,油箱被打穿,车头炸裂,三名战士的尸体横卧车下。现场的越军尸体衣袋中,发现了标有“回撤路线伏击点”的地图。这一情形让张万年更加坚定了战术思路:“此类偷袭,不列战斗序列,按‘袭击’处理,歼灭为主。”
实际上,越军在我军撤退时多次发起过类似的偷袭行动。早在东线,126师就曾在撤退途中遭遇破坏电台,通讯中断。越军这种低劣的战术,不是在正面拼死,而是在敌军撤退时采取阴险的手段,偷袭、埋伏、设地雷、打冷枪、伪装投降、躲入山洞、炸路破桥,样样俱全。
张万年早有防范,他为此制定了“撤军三线制”:先侦察、再撤退、后扫荡。前方的扫雷组与侧翼的反伏击分队同步推进,后勤保障中,车辆数量严格限制,确保灵活机动,保证部队的安全撤离。最终,127师顺利归国,且一路未遭大规模伤亡,反倒又在边境发现了数个伏击据点,并一一进行了火攻清除。
偷袭,永远不光彩,但遇到127师,就得按规矩打。而这些规矩,正是在张万年三枪指令下,定下来的。
回顾张万年的军旅生涯,早在1968年,他曾作为广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,赴越南溪山战区担任军事顾问,指导越军进行溪山战役的东线作战方案。那时,中越关系仍处于黄金期,中国全力支援越南。张万年在越军中地位极高,多次受邀担任顾问,指导越方反攻战略,战役胜利后,越方甚至将战区核心山地命名为“友谊岭”以示感谢。
然而,十年后,这片曾被称为“友谊岭”的土地,成了我军炮火覆盖的目标。在1979年,张万年再度踏上越南,肩负的任务从援助变为报复。他带的,不是顾问手册,而是指挥图板;不再是协同作战,而是直指敌军要害。
越南翻脸的迹象早已显现,尤其是1975年全国统一后,越南开始进行扩张,试图主导中南半岛局势。越军对中国的炮击日益加剧,边境村镇遭到无差别攻击,平民死伤严重。张万年明确表示:“1968年我们救他们,1979年他们打我们。仗打到门口,不还手就是罪人。”
面对越军拼命使用美式战术,张万年则凭借自己的战术优势,以正面突击、后方火力支援和侧翼迂回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的完胜。127师在14天内
发布于:天津市明利配资-浙江配资网-配资炒股股-上海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